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5 题号:165439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会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以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的“全会”是指哪一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与中共十四大的关系。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经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虽然是历史的惯性所致,但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

——选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先突破“禁区”的是哪两个省?这种“突破”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谈话”的社会背景.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18-03-14更新 | 2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逐一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何表现?
(3)当代中国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的难度很大,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不利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10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仅确定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观点……。从党的思想路线来看中共八大坚持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书臣、赵传海《中共八大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中的地位》

材料二由于种种原因,“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了,只是到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又重新确定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由此逐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开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也充满了曲折和成就。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程岩《挑战与探索——“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国内背景。这次会议宣布: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当时的主要任务,请说出这个主要任务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两次会议有什么联系?文中我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指什么?
2022-10-30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