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6552393
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近3倍。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B.农业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C.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D.大量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
【知识点】 小农经济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B.女性的经济地位大大提升
C.小农家庭的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2019-04-10更新 | 7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以上因素促成中国古代出现
A.封邦建国B.宗法体系C.集体劳作D.中央集权
2017-04-06更新 | 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材料意在强调
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B.小农经济的再生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简单性
2018-01-07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