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166892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对经东南亚至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开辟,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到了隋唐时期政府把对外贸易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宋元时期伴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至亚、非、欧、美各大洲,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外贸管理法则。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中国丝绸和瓷器向外传播的数量日渐增多。明清时期,为了发展“朝贡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诸国“朝贡”。但因“海禁”政策的实施和晚清时期海权的丧失,以和平交流为基调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

——摘编自钟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与衰》

材料二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可以说是处于欧洲的边缘地位和东西方贸易的末端。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安特卫普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与之隔海相望的伦敦以其便利的交通,国际贸易地位也随之上升。到了伊丽莎白女王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国力增强,王室注重保护本国商业,增加出口贸易。这一时期,在盛行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外攫取了大量财富,这刺激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商人和冒险家向海外扩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英国走向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道路。17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范围内的竞争扩及世界,殖民地在英国海外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殖民地贸易模式逐渐形成,为英国工业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并在纷繁复杂的欧洲局势中为英国抢占先机。

——摘编自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

材料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

——摘编自中国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历来就对某些商业行业进行垄断经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享有某些特权的商人,如经营食盐的盐商、对外贸易的广东十三行行商、皇室应用物品的皇商和官府应用物品的官商等特定商人,在给予经营特许权的同时,其首要的交换条件,就是提供一定数额利润的报效。例如,两淮盐商在1738年至1804年不到70年的时间里,总共上交清政府报效款3637万余两白银。据陈国栋先生对广东十三行行商的研究,在1773年至1835年的62年里,十三行行商向清政府上交的报效款数额是508.5万两等等。报效制度同样存在于清朝地方政府和地方商人之间。

——据《论晚清中国新式工商企业对清朝政府的报效》整理

材料二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采取鼓励工商业的政策,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贸易行为,实行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这对原始资本积累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促进作用,带来了“好日子”――英国经济开始崛起。

_____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实行的经济政策及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2017-12-15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思想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经济思想也是经济政策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材料二   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国际贸易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并获得显著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西欧各国封建自然经济不断衰落,商品货币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使西欧国家纷纷走上了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道路,广大殖民地国家被卷入到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获得显著发展……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新兴民族国家聚敛财富的需要,形成了早期的贸易保护制度,而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

——叶晓东《浅析重商主义理论与西方贸易保护政策的渊源》

材料三   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是这样一位理论家。……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他们的思想来自对一些特殊问题的研究,而这些特殊问题乃是在已经过时的思潮之中达到技术上成熟的工商业体制引起的。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思想,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付诸实施后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重商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的西欧国家是如何“把各种重商主义的原则付诸实践的”。试运用全球史观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与凯恩斯“不谋而合”之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些特殊问题乃是在已经过时的思潮之中达到技术上成熟的工商业体制引起的”的理解。

2019-06-25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588年英国打败葡萄牙“无敌舰队”,从此葡萄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2017-07-25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