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7 题号:167301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发展迅速,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成为农民的共识和理性选择,故合作社数量和社员数量不断增加。政府开始意识到合作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资金、保险、科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成为经济发展活动的动力中心。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多数国家政府采取增加关税、固定价格、限制农产品生产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具有股份制经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集体经济的最早尝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党可以藉以更有力地领导群众的一个战斗的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即扩大红军有生力量的社会动员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目易棉阳《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三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绩效明显而卓越,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调节市场,打击了投机商人盘剥,保障了人民群众日用品的供应;成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有效形式,保持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连锁”。

——摘编自曹春荣《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
22-23高三上·甘肃白银·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他在家乡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的斗争。1928年初,他主持弋阳等五县党员联席会议,并制定了纲领:“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匪党:平债均分田地,建立劳农政府。”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为毛泽东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提供了范例。1928年5月,方志敏在弋阳、横峰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还创造性地通过名字画押的形式,组织起了党领导下的集军事、政权于一体的农民武装。1929年,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开始了对外贸易,并发行了第一张红色股票,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争。1935年8月,方志敏英勇就义,他留下遗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摘编自刘国云《仿志敏在中共党史上的四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方志敏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方志敏的优秀品质。
2023-09-21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2022-12-18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成功路径。《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先后颁布,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为了保卫分得的土地,农民纷纷支持革命、参加红军,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抗日根据地的农民群众,同仇敌忾,支援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出现了几百万农民推着小车运送粮食支援前线的动人场面,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一步摧毁了新解放区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得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有农民说:我今年八十岁啦,经过几个朝代,没见过有这样的好领导!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70年代末,农业经济的发展再次得到激活,每家每户男女老少一起上,出勤率和劳动工效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除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种植、养殖等农副业生产也得到大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许多农村家庭摆脱了贫困,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一些农村地区已基本构建起比较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理体系,农村基层干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也有所提高,并赢得了农民的赞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茜、徐家林《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百年运演的规律与经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农民政治认同提升的努力。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农民政治认同提升的重要意义。
2023-09-08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