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5 题号:16733706
据统计,1930年9月,苏联实行统一的周转税,规定国营商业利润提成率为84%,1931年调整为81%。1931年,国家取缔了1.2万个私人商店,国营和合作社商业控制了商品流通领域。同时,实行统收统支制,国家掌握了60%的预算资金。苏联上述举措(     
A.旨在为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B.说明新经济政策开始被替代
C.增强了商品流通领域的活力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2-23高三上·湖南益阳·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苏联的工业化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2万人。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B.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C.苏联与西方经济联系密切D.苏联工业化建设抓住了机遇
2020-08-10更新 | 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
B.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C.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
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
2019-07-06更新 | 1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
2016-11-27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