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1 题号:167432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

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日)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重大突破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动荡变革局面。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

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毛泽东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年)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请你谈一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致力的重点是什么?
2022-03-09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以下是1949年《人民日报》部分社论的目录摘编。

时间社论标题

1月1日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月4日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

3月17日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7月29日严厉取缔投机活动,保持物价平衡!

9月7日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西藏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0月6日中苏友好万岁!

10月20日人民民主专政的机构

10月24日美国反动派必将自食其果

11月13日严惩怙恶不悛的反革命分子

11月21日地方人民政权建设的示范

12月4日战胜财政困难,争取物价稳定!

12月15日斯大林同志

——列宁伟大事业的继承者

《人民日报》的社论折射了我国当时多个领域的走向。依据材料指出其中两个领域的走向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7-03-03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二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三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改名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四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8-01-13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