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167792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G8(即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材料二   中国的崛起是国际格局变革的重大推动因素,日益影响着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进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全球治理机制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变革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农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二   “我是一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王进喜日记

材料三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图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2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材料四   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表

1932年

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困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年

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

北京、张家口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近代主要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2)指出材料二中的史料属于哪种史料类型?简述其史料价值。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谈谈对取得上述成就的认识。
2023-03-25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从一个方面折射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浮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是一个地区性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西方东进之后的世界秩序重构,中国曾经试图继续维持旧秩序,但遭遇惨败。

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与晚清时期被迫进入国际秩序不同,这一次中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

——摘编自《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王建朗

材料二   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抗日战争前期,独力支撑抗战的中国为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竭力将中日问题国际化。

1942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7月,指示《中央日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对印度问题进行评论,呼吁双方妥协以促进战时盟国在远东的合作。

1943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侵略战争打破了旧秩序,反侵略战争并不是要消极地维护旧秩序,而是要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在这一轮世界秩序的大变动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这一秩序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又有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组织(部分)统计

时间中国行动
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恢复
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复关”谈判
1989年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推动建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013年中国提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

——据百度搜索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分析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构中,中国外交主动性的主要表现。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与20世纪初期世界秩序变化中的外交相比,二战期间中国外交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秩序中获得重要地位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的变化。
2022-01-13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皮影表演

图二:“黑吃黑”的巴黎和会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 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

——《周恩来选集》下卷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在材料三中周总理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

材料五:1990年-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固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2020-04-02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