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516 题号:1683092
材料一: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也。其道德智慧,卓绝千古。无人能及之,故称为圣人。”
材料二:张岱年等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说: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四: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自新潮澎湃,孔子乃为人攻击之目标。学者以专打孔家店为号召,侮之曰孔老二……盲从之少年,习焉不察,遂共以孔子为迂腐陈旧之偶像,礼教流毒之罪人,以谩孔为当然,视尊圣如狂病。而近一年中,若武汉湘中等地,摧毁孔庙,斩杀儒者,推倒礼教,打破羞耻,其行为之激烈暴历,凡令人疑其为反对文明社会,匪特反对孔子而已。”
(1)是否赞同材料一的结论?请阐述理由。依据所学回答得出材料一结论的依据。
(2)材料二作者称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依据是什么?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3)材料三可否证明材料二中儒学“一手伸向未来”的属性?请概括说明。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学在明末清初的新发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4)材料四所述历史现象能否证明材料二论证的正确性?请依据材料四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清廷用10余年的时间,集中大批人力物力,编纂了一部《四库全书》。据初步统计,《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这些著作,有的收入了《四库全书》,有的仅为存目。考察《四库全书总目》对这些著作的评价,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朝官方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书名
备注
《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
《乾坤体义》
是利玛窦的一部科学著作。
“虽篇帙无多,而其言皆验诸实测,其法皆具变通,可谓词简而义赅者。是以《御制数理精蕴》多采其说而用之。”“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以水、火、土、气为四大元行,则与佛经同。”
《天问略》
是西方天文历算的一部科学著作。
“皆设为问答,反复以明其义。末载朦影刻分表,并详解晦朔交食深浅之故,亦皆具有图说,指证详明。”但是,该书“欲借推测之有验,以证天主堂之不诬,用意极为诡谲。”
《泰西水法》
是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重要著作。
“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西方要纪》
是一部介绍西方地理科学的重要著作。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仅为存目。
“此书则康熙初年所述,凡二十条。专记西洋国土、风俗、人物、土产及海程远近。大抵意在夸大其教,故语多粉饰失实。”
《天主实义》
是一部介绍西方宗教的著作。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仅为存目。
“欲人舍其父母而以天主为至亲,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教者执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岂可行于中国者哉!”。

——据吴伯娅:《乾嘉时期清廷的西方文化政策》整理
材料二:晚清时期中国翻译外国书籍统计表
时间
译著数(本)
分类比例(%)
来源
1850—1899年
567
应用科学40%,自然科学30%,历史地理10%,社会科学8%,宗教哲学文学艺术3.5%
英美
1902—1904年
573
应用科学11%,自然科学20%,历史地理24%,社会科学26%,哲学6.5%,文学4.8%
译自日本的占62.2%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并评价清政府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界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016-11-18更新 | 5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
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五:2006年在山东曲阜举行了孔庙祭孔大典活动。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这是50多年来海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自左至右三位人物A、B、C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5)从经济、文化的角度,你认为2006年祭孔活动对两岸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2016-11-18更新 | 5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潮与国情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度赞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科技与发展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儒教对于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根本不愿做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学识集中在儒教经典和过去有关的记载,认为这些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中国的手工业者技艺高超,极具创造性,但很少涉足理论或实验,他们大多数甚至是文盲。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西科技有何差异。
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承认了中国传统的丰富,相信它能够给予正在为解决现代化问题而奋斗的民族以力量,……中国仍在为找出自身特点而努力,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外主义、发展模式(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赖于西方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中国人依然为他们的特色和他们的传统而骄傲,但他们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当前时代已经落后于世界上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赶上去。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014-03-17更新 | 8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