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8 题号:169577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

——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秦汉在制度(在文字、货币、行政、法律、度量衡以及交通上整齐划一)文化(通过政治力量,建立共同的生活习俗与文明规则,由帝国统一去除地方化,建立共同的神圣信仰,通过历史书写确立帝国边界,形成共同历史记忆)社会(在政治上有共同的国家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声气相通的群体,在思想上有共同伦理的士大夫阶层)三方面的推进,使得“中国”或“帝制中国”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同质性的国家。“把天下想象为由游牧民族和中国二者所构成,标志着一个巨大的进步”,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内部的同质化以及外部的“他者”塑造“我者”意识,形成国族的自我认同,于是才有了明晰的“中国”。

——摘编自【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个角度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5-11更新 | 12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产生: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两宋发展: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书院制度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多分布在南方
明朝繁荣: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讽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毀书院
清朝普及和流变: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家族、乡村文化基础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上表为中国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18-08-14更新 | 25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对比下面两幅地图,请你以“一方水土孕育一种制度”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2018-10-03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