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46 题号:1701692
美国学者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
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
C.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D.乡镇企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成功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
2016-12-12更新 | 8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1949—195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粮食总产年均增长6.8%,棉花总产年均增长17%。粮食每公顷产量年均递增5.5%,这是在技术进步缓慢的条件下取得的,与技术进步较快的1978—1998年的年递增2.7%相比,还高出1倍。该经济现象的出现
A.推动国家全面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
B.标志着农业集体化已初步实现
C.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工业建设创造条件
D.基本改变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2019-10-09更新 | 9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下面一幅宣传画中有一首打油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幅宣传画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中的现象是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高指标、浮夸风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19-05-01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