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172761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社会中,移民从乡村涌入工业中心寻找工作。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到1900年,工业化国家中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过2000人的城镇中。1800年,欧洲人口达10万的大城市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没有。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150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升相对缓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承包制改革,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催生了大量小城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激励了居民购房和企业盖房积极性,给大中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

——摘编自刘霞辉《中国式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和北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1978年以来城市化的特征,并谈谈你对当下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关于美国城市化的材料

年代2500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总人口(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
169040.218.3
1790243.95.1
188093950.228.2
19202722105.751.2
196018088178.564.7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城市化发展的高潮。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肆意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城市疫病传染的几率,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1870年纽约成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包括私人企业、民间团体参与垃圾处理工作……19世纪后半期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三   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生活的朝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大的时期,并列出这一时期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2-06-03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000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已经在两河流域定居,他们最早把原生谷类、大麦和小麦培育成可食用的农作物,开始饲养家禽、牛和羊,还利用沼泽水域捕获丰富的鱼类、野禽和小猎物。大约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体系。在美索不达米亚被沼泽和湿地分隔的平川谷地上,若干个独立的城邦兴起。每个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的乡村构成城市国家,形成小国寡民的鲜明特征,欧洲文明发祥地希腊城邦的兴起也与此类似。

——摘编自曾昌智《两河文明与城市起源考辨》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英国,许多城市的穷人不得不用桶接雨水来作为生活用水。工人阶级家庭平均每周购买九桶水,供一个五口之家甚至是更多人口的家庭使用。这些水不仅用于烧水做饭,还用于洗涤。洗澡对工人阶级而言是一项极大的奢侈,而且是绝对不必要的。此外,马是当时主要交通工具,这也导致街道上粪便堆积。据估算,伦敦街道上每年堆积的动物粪肥大约有2万吨。圣潘克拉斯的一位官员写道,只要马作为牵引力一直继续下去,街道就一定是污秽的。

——摘编自舒丽萍《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及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体系”出现在苏美尔地区的历史条件,并指出其对人类文明演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中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
2023-03-24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20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2024-01-29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