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76595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科谓科目,举谓举士,科举即通过科目考试而取士。这是我国最重要的取士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度,由州郡岁贡士人,隋炀帝始设进士等科考试取士。入唐,发展为进士、明经、俊士、明法、明算、明学等,据说有五十多科,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隋唐推行科举制,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这就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摘编自张祥浩《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唐代的乡贡,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是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从科举制建立之初起,就着力打破贵族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为庶族地主以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在唐代实行科举制以前,教育制度主要是为培养官吏服务,学而优则仕,隋唐时的科举,凡没有生徒资格者,必须先经过州县考试,宋代以后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具有官办学校的生员身份。这样,学校教育成为法定的选官前提,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

——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当今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科举制度的演变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代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辞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和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看法。
2020-12-06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科举制在选官方面有哪些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2021-11-17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隋唐科举制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不失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消灭;自此法行,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而清末维新人士严复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


(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作用的认识。
2021-01-20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