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研究方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7683177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与评述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材料评述
A2021 年,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中晚期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华夏海洋 文明起源于岭南
B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诸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坛、礼器系统反映出当时青例铸造技术成熟
C1996年.河南新邓的郑国祭把遗址(春秋时期)出土了完整的“九鼎八簋”反映出当时分封制彻底崩溃
D蒙古国境内诺彦乌拉匈奴葛地出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中原文物双龙纹透难玉璜可用于研究汉.匈交往
A.AB.BC.CD.D
2023·广东茂名·一模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报纸关于何方挑起事端有不同的报道。由日本人所控制的《盛京日报》认为,“北大营兵(东北军)炸毁南满路导致南满各地成战场澈(彻)夜而闻炮枪轰轰隆隆”;而中国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则认为,“日军昨晨强占沈阳自毁满铁路轨诬我军所为藉口寻衅”;民间报刊《申报》则刊载题为《日军大举侵略东省》的文章,里面描述道:“十八日下午十一时,驻南满线日军四十名,突将皇姑屯北宁铁路拆毁,开始军事行动。”1932年10月,国联公布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指出九八事变是日本“一种精密预备的计划”,确认是日本挑起的事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历史事实错综复杂,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B.时间越是久远,越容易发现历史的真相
C.立场会影响判断,但历史真相不会改变
D.第三方的调查比当事方的描述更为客观
2021-06-28更新 | 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78年,为纪念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牺牲的人,苏美两国联合制作了大型纪录片《人所不知的战争》,主要采用了大量苏联战时的影像资料,光是所使用的资料胶带长度就超过了1000公里,摄制组采访了许多战争的亲历者,包括崔可夫元帅,时任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和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等。该纪录片拍摄成功
A.因为苏联的影像资料更加真实可靠B.因为美苏意识形态趋同
C.因内容与价值理念为多方认同D.反映出美苏冷战格局走向瓦解
2021-02-12更新 | 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籍没有类似今天标点,汉代出现断句“、”和“?”,称之为句读,宋代出现了“,”“。”。正因为如此,《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孔子的人本主义观念。但唐代韩愈却认为末句当断为“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样变成了既问人,又问马,并说“圣人岂仁于人不仁于马?”上述现象表明
A.不同的历史史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B.阶级立场的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会有区别
C.同一历史事件,因理解角度而至解读不同D.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应尽可能多占有史料
2022-04-09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