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769997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材料二:从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毛泽东事实上已经成为党的领导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在客观环境上为中共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和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了条件。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1945年,刘少奇在党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且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项杰《中共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二     1915年2月,袁世凯颁布《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各学校均应崇奉古贤以为师法,宜尊孔子以端其基,尚孔孟以致其用”,要求各“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正式在中小学恢复读经。

材料三     历代君主,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使孔子而生于今日,或且倡民权自由之大义,亦末可知。而无如其人以为残骸枯骨,其学说之精神,已不适于今日之时代精神也!故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2月

材料四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1920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主张的异同。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张的合理性。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8-12-23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0月,张勋等在上海发起孔教会。19132月,康有为创办《不忍》杂志,宣扬欲存中国,非赖孔教。10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思潮为帝制复辟鸣锣开道。面对国家的颓倾之状,陈独秀从救亡的愿望出发,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流产进行深刻反思,认为广大国民脑筋不清,析理不明,对革命如同观对岸之火,熟视无睹,为根本原因。在陈独秀看来,救中国,建共和,赖以思想革命为先导,但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于是,他疾呼要创造出那“如初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的自觉奋斗的青年。……在这种思维路径下,《青年杂志》应运而生。

——摘编自丁小丽《<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材料三: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编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2022-02-19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中西方文化也不断地冲突碰撞与交流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背景。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提出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及其实践活动有哪些?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变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2020-11-24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