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党史专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1 题号:17797098
“三中全会”

材料一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123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材料二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两次“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并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简要阐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5月,王稼祥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他在主持工作期间,经常以东北局名义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报送城市工作方面的材料。19486月,在研究这些材料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几个月来的实际调查,他起草了《城市工作大纲》。《城市工作大纲》共分十个部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城市工作的方针;城市中的政策与城市中的施政纲领;城市经济政策;城市工业生产与经济建设;政权工作;城市中的群众工作;城市中的建党工作;新收复城市初期的工作;总结。在《大纲》中,王稼祥认真研究和贯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城市工作的总方针。19488月由于东北局内部意见不统一而未被通过,但掩盖不住《大纲》所焕发的时代光芒。

——据徐则浩《王稼祥(城市工作大纲》的历史意义》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稼祥能够写出《城市工作大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稼祥《城市工作大纲》的历史意义。
2022-04-24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红色音乐]

材料一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将红色音乐紧密联系革命战争,走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作了《八一起义》《秋收暴动歌》《红军纪律歌》(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作品。由于根据地众多条件的限制,苏区的红色音乐大都以现有的并且在根据地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音乐或国外音乐的歌调为基础,配上全新的革命歌词。

1937—1942年的五年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音乐工作者涌向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趋于成熟,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东方红》《白毛女》等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略。

——摘编自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材料二1949—1956年的《歌唱祖国》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式风格,塑造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1964年10月开始公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969年,殷承宗等人改编并重新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为发行。

——摘编自张家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红色音乐在两个根据地时期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音乐传播的意义。
2023-02-17更新 | 1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边区因为日军残酷的“扫荡”,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党和边区政府发出了要“确保战时农产品自给”的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运动,通过奖励垦荒、科学种田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手段增加粮食总量,提高边区自给水平。鉴于边区农业生产制度尚未成熟,边区政府积极着手完善生产建设制度,通过提供危机贷款,给受到自然灾害的农民购买粮种,以保障民众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使农民的生产资料得到保障,压力减轻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根据地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使边区政府渡过了粮食危机。边区政府在应对粮食危机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受人民信任。

——摘编自刘长林、吴明怿《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政府应对粮食危机举措的意义。
2021-04-09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