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22 题号:178423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 事
1月1日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1月28日
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1月30日
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该年成立的实业团体选40多个
2月1日
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五项教育方针,以培养共和国民
2月12日
清帝仪宣布退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2月13日
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
3月
政府颁布剪辫令、禁止缠足令,倡导变革礼仪等社会风俗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月1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政府、参议院筝不久迁往北京
7月10日
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小学4年、高小3年、中学4年、本科4年
8月25日
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团,台并为国民党
9月初
袁世凯发布《尊崇伦常文》
10月22日
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报部立案者89种,各党、会报部立案者共85个
12月l5日
袁世凯颁布《戒严法》

材料二 新民族主主义一面成为旧民族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种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改制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革命后所面临的共同艰巨使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采用委员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的支配。”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一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评论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
(2)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特点和史实两部分分开答)
2014-09-16更新 | 8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1)从材料一中任选至少两项史实,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
(2)你是否认可材料二作者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1-29更新 | 2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实现真正的民主,是百年中国人民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临时约法》蕴含的近代国家治国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多次会见美英记者……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二)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毛泽东做“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综合以上材料,回顾百年中国民主历程,总体趋势是什么?
2020-08-17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