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隋唐科举制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37 题号:179128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唐代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考生可以自由报考,但对于应举人也有德行、职业身份等限制
唐代科举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希望博得赞赏;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唐朝后期,应举者中出现了许多贫寒子弟,应举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
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此例一开,工商业子弟应举者比比皆是。宋代连中三元的冯京,就是商人之子。
宋代真宗朝始,各级科举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试卷经由点检试卷 官、参详官及知贡举官员三级核定成绩后,方能拆封,公布等第。
两宋时期,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 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运行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加以简要分析。
【知识点】 隋唐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不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勤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综合以上信息,对材料所涉及的唐朝历史进行探究。(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7更新 | 750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材料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秦代至元代中的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2-11-08更新 | 17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历史不管怎么朝代更迭,它都有一个内核没变,这就是地理。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它的变化极小,而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这几个大的地理单元大致划分为荆州(荆襄)、关中、江南(江东)、山西、河北、中原、山东、两淮、巴蜀、百越、云贵、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塞北(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等。如果仅就几个核心地区而言,它们恰好呈“井”字形分布。(如图所示)

——摘编自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

选择一个地区,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区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