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8015394
[汉武帝完善政治制度的举措]

材料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的部分措施

措施出处
“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夏四月,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汉仪》
“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书.景十三王传》
徙郡国豪富至茂陵(今属咸阳),“赐迁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汉书.武帝本纪》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历史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巩固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立,汉高祖废弃了秦的监御史制度。汉武帝中后期,中央统辖的郡县数量较汉初大增。为了避免形成新的分权势力,加强对郡县的控制,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把全国除三辅、三河和弘农郡以外的地区分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自京师去地方巡视所部郡国,检查吏治和地方治安。

——摘编自岳庆平主编《中国大通史》(秦汉)

材料二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设置刺史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该制度产生的影响。
2023-10-15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浮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基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未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
(3)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汉武帝奉儒学为正统的措施。综上所述,西汉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022-11-25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摘编自《汉书·刘辅传》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赞、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选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物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说明材料一中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抑商的主要目的及表现。
2023-12-19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