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隋唐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3 题号:18061595
唐朝考上进士之后,还要至少等三年,才能够做上高官。但是,有些进士就会参加制举和科目选,然而制举不常有,难度系数也比考进士高。不过,考了制举和科目选,立刻就可以做官,官职更优越。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     
A.录取的官员数量很多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官员的晋级之途艰难D.考试的随意性比较强
【知识点】 隋唐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唐高祖要求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诸州总管、刺史向朝廷举荐人才。武则天长安二年曾一次授官“百余人”;长安三年,增“置员外郎二千余员”。唐中宗时期所谓“斜封官”多达“数千员”。在唐代的统治阶层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家世贫寒之人)占21.5%。由此可见,唐代(     
①阶层固化现象日益严重   ②科举制度缺乏社会基础
③选官用人机制尚需完善   ④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大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1更新 | 1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A.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D.宰相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2021-11-18更新 | 2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     
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03-29更新 | 4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