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民族主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8077854
1912年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利于(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尽管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激活了明代的种族记忆,重新界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然而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身份已经为多数人接受,因而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将自身表述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而成的统一国家。材料反映了
A.近代列强的侵略增强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心
B.“民族主义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C.清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
D.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朝遭到了汉族人的反对
2020-03-08更新 | 1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C.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2019-05-10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宋代士大夫阶层在参与国家管理的实践中,不仅讲求自我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往往还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高尚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下列诗句与材料主旨不符的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1-01-10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