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8125087
近代知识界对中西方学说的认识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法实窃取于中国,前人论之已详。地圆之说,本乎曾子。九重之论,见于《楚辞》。凡彼所谓至精极妙者,皆如借根方之本为东来法,特翻译算书时不肯质言之耳。近来工算之士,每据今人之密而追咎古人,见西术之精而薄视中法,不亦异乎?”

——清·阮元《畴人传》(注:畴人指古代专门执掌天文历算之学的人)

材料二   西人所言化学、光学、重学,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也。惟古之圣人皆以人道为重,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尧舜三代以来,吾人皆奉圣人之教以为教,专致力于人道,而于物或不屑措意焉,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而技巧则稍逊矣。

——清·俞樾

材料三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桀,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中西方学说态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并说明其目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思想界对中西方学说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2-23高二上·陕西安康·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2019-01-30更新 | 36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摘编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 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3-01-05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慈禧太后……允许康有为 1895年成立强学会和1898年成立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如文廷式、翁同龢、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默许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强学会》等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并与洋务派进行大论战,从批判中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1898年1月,慈禧太后下懿旨命李鸿章等五大臣在总理衙门接见康有为,详细询问“补救之方,变法条理”。此外,光绪还把自己喜欢看的一些新书拿给慈禧太后一一浏览,如介绍西方政治及日本变法的书《英法政概》《采风记》《日本国志》等,慈禧“亦称甚剀切”……

——摘编自吴仁明《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材料二   慈禧是破坏戊戌变法的 罪魁祸首,正是她发动戊戌政变,才使戊戌变法以六君子流血而宣告流产的……为什么在政变后把她本人曾经认可的新政几乎全部废除呢? ....她又力求把变法限制在不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范围内。否则,她宁可站在以光绪为代表的维新变法的对立面,也绝不容忍光绪借此培植新势力与自己抗衡……“百日维新”期间所颁布的各项新政诏令,如果认真实行起来,势必直接(或)间接触犯包括当权者在内的大批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拼死反……信刚毅之言,以为“今欲倾我大清天下者为康有为,而新法皆有为所臆造。今用新法,是用有为,以叛徒执政,实从古所无”。

——摘编自周敏之《论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合”与“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合”与“离”的原因。
2023-03-16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