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181322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是当代某学者所著论文《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探析》中的部分目录摘编。

一、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探索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力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新时代以来: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二、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站在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战略高度来谋划土地政策

(二)必须立足不同历史时期农民的普通诉求来制定土地政策

       (三)必须抓住农村土地所有制这个关键问题来完善土地政策
       (四)必须从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系统格局来设计土地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写标题(二)目录并对其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论文第二部分补充一条基本经验。
【知识点】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当时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事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时间、名称)?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4-03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画报》封面发展史

作为中国国家画报的《人民画报》,自1950年7月创刊之日起,其封面完整串起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片段。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画报》封面节选

1950年11期

丰盛的稻子

1951年02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1953年01期

鞍钢正在浇铸钢锭

1955年12期

合作社社员的喜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20世纪50年代前期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列举为完成这些任务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
(2)为1992年《人民画报》设计一期封面(不用写期号),并写出理由。
2023-05-17更新 | 2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立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就是基于这一总路线制定的。按规定,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从 1949年到 1952年,全国耕地面积,由 0.98亿公顷,增加到 1.08亿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由 208.95公斤,提高到 288.12公斤。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实现快速提升,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 1949年的 1029.3公斤提高到 1955年的 1416.7 公斤,提高了 37.6%,年均递增 5.5%,这是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实现的(也有恢复性增长因素)。

——摘编自郑有贵《新中国土地改革开辟现代化通途》


(1)根据材料一,揭示建国初期建立新的婚姻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妇女解放和土地改革产生的共同意义。
2022-12-30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