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15 题号:1813556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洒受神忍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7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5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称联盟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和合作的精神,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7111月,东盟外长在吉隆坡举行特别会议,发表《东南亚中立化宣言》,宣布建立不受外部强国干涉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同时,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19945月,东南亚十国举行非正式会议,决定加快东南亚一体化进程,把东盟扩大为包括东南亚所有国家的大东盟。现在,东盟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96年首次召开的亚欧会议,是亚洲十国(东盟七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为建立双方互利互动的合作关系而创立的新机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邀请中、日、韩三国首脑进行会晤,并分别同这三个国家的首脑举行会谈。2001年,中国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首脑会晤中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101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标志着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运作。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东盟成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05-17更新 | 2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与梦想——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9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等六国相继加入欧共体。
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1999年,欧盟发行单一货币欧元,除英国等8国外,其他成员国都采用了欧元。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潮流的节拍,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演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潮流的节拍,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写出三件标志性的大事。)
2021-08-25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时间事件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2016-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