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822327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墓室画像石拓片。画面最下层为牛耕图。图中一农夫扬鞭扶犁,一少年捉蓝撒播种子,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至田头。一辆双轮车上有三只小鸟,旁卧一狗,一小牛犊在田地奔跑。

材料二   (西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至今三辅(长安京盖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纺,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东汉)崔寔《政论》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四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递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贪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小农)贩货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草耳。

——懂煨《救荒活民书》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的历史价值。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知识点】 小农经济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共发生旱灾170次,水灾163次,虫灾55次,雹灾39次,霜冻18次,风灾31次,疫灾19次,牛疫19次,地震61次……。
材料二 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 朝廷下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五代时期灾害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指出我国古代灾害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古代统治者的救灾措施,(不得摘抄原文)并指出“荒政”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三,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而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5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应的我国古代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2021-05-25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研究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上三则史料,请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2-12-23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