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8259830
从明仁宗开始,在不升“大学士”官阶的前提下,进封阁臣师保、尚书衔,官秩擢至一二品,使得阁臣在地位上可以平视,甚至超过六部尚书,但阁臣“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一现象(     
A.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意在进一步加强皇权D.削弱了六部权限
【知识点】 内阁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史·职官一》记载:明代内阁的职权为“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其中,“献”是大学士根据皇帝的咨询,发表意见,“替否”是指大学士对皇帝所采取的意见措施持不同观点。以上材料说明了
A.明代内阁权力大于皇权
B.明代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C.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明代内阁大学士都是皇帝及太子的老师
2017-11-21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2016-11-27更新 | 5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020-02-19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