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5 题号:184360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提出实施“以工代赈”“三西”农业建设等专项扶贫政策

1986年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

1987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出台,针对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带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确立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的扶贫方式

1994~1996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出台,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

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作部署
国家确定14.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同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目标

2015年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20年

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

——摘编自史志乐、张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等


(1)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的共通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够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脱贫目标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以及这项政策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2020-10-29更新 | 3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第一个成功完成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其传统的敞田村社在近现代的土地流转操作中,以圈地的形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尤其在议会圈地形式下的土地流转公共决策(议会圈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既让各种土地利益相关者有序地进行了民主参与决策,同时兼顾了村庄社群的公共利益,还增强了公权力(议会)的权威,保障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这对我国当前汲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以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富有启示意义。

——摘编自洪闫华、何洪涛《英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流转的公共决策》

材料二   美国是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根据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从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农业现代化同样具有代表性,并对后续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联的农业现代化中,国家的政策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并对苏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摘编自邹书源《美国苏联农业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必须承认,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挑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分别由前两次国土调查的1.59亩/人和1.52亩/人,降至第三次调查的1.36亩/人,已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土地的均田分配与农户的分户经营,不仅造成户均耕地面积狭小,而且造成地块细碎分散,从而构成了改善农业生产率的重要约束,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加。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仍然高达5403.59万吨,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达到139.17万吨和240.77万吨,远高于世界平均使用强度。

——摘编自罗必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定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土地流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美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差异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矛盾与挑战,并谈谈英美苏三国农业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4-20更新 | 1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工业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19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沙俄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这个局面被“一战”打破,接替沙俄的是美国。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成世界粮食最大进口方。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开展工业化。但大部分国家,往往就用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大量进口看似价格低廉的美国粮食。这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成本很低的工业化方案。但廉价的国际粮食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不好的时候,常陷饥荒阴影之中。

——摘编自许准:《粮仓或是粮荒——走出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延续至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目前,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百年来国际粮食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径特点,并说明二者路径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战略的认识。
2023-04-21更新 | 4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