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84700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正式生效的区域性粮食紧急储备合作机制。

APTERR 机制的创设历程

时间
1979年10月
主要内容
《东盟粮食安全储备协议》签署,建立东盟大米紧急储备机制
1998年东盟农林部长会议决议重新评估东盟大米紧急储备机制
2001年10月第一次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议决议开展“东亚粮食安全保障与大米储备机制调查”项目
2002年10月第二次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议决定启动东亚大米紧急储备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农林部长会议决议将东亚大米紧急储备试点项目扩大为常设机制
2010年2月东亚大米紧急储备试点项目结束


《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协议》签署
2011年10月
2012年7月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机制正式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机制创设的因素。
(2)结合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机制创设历程,谈谈你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普通的面包折射出人类不平凡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人们都叫埃及人“吃面包的人”。面包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主食,还是观念层面的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面包个数”象征着财富,全国遍布的烤炉实质上等同于铸币厂。烤炉里烘烤的面包,最终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埃及人还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面包,有的像墨西哥农民的草编帽,有的像小金字塔,甚至还能看到神牛、哈托尔女神、丰饶女神的形象。

——摘编自(德)H.E.雅各布《了不起的面包》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前,面包生产一直由中世纪的手工技术主导,费时费力。商家在制作面包时或混入明矶作为增白剂,或为了增加面包重量在原料中混入土豆,或干脆缺斤少两。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发明家约翰道格利希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了全自动轻盈面包机,创办了轻盈面包公司,生产成品纯净、大小一致、无需发酵的轻盈面包,成为近代英国面包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尝试,也是科学家探索无酵母胀发手段的重要成果。

——摘编自朱联璧《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的工业化尝试》

材料三   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经营了一家汽车餐厅。1943年,他们转向主要销售用两片面包做成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质餐具,并提供快速服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大获成功。接着,麦当劳兄弟又开始建立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拱门的招牌。到20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每15小时就开一家分店。

——摘编自马若寒《克罗克和他的麦当劳餐饮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包在古埃及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工业化尝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当劳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23-07-18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起源问题是一个史前现代化的问题……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晚到青铜时代,中国所有的文化生态区都有了农业。相对于狩猎采集生计,农业生产的优势是明显的,它能够在更少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口。这就在提高食物供给安全保障的同时,使得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工匠、战士、祭祀、官吏等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社会复杂性明显提高。狩猎采集者在和农业群体对抗时明显处于下风,不仅仅因为人口的数量,也因为社会组织的严密性,还因为粮食的供给,狩猎采集者无法支持长期的争战。

——陈胜前《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在短时期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最大的弊病是城市里的现代工业与农村里的传统农业同时共存,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阻滞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使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导模式。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0世纪以来,随着农业资本化,企业经营化方式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现代大农业取代传统小农业的一场农业生产力变革。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3-31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粮食问题愈益凸显。近代早期英国的粮食以谷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它们的收成和流通决定了粮食安全与否。学者们普遍认为,近代早期欧亚大陆受到“小冰期”的影响,谷物收成骤降,灾荒不断,再加上近代早期英国人口与物价均呈倍增态势,英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占总人口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工资劳动者的日工资购买力从16世纪初开始下降,到16世纪中叶下降的幅度更大,他们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特别容易受到粮价波动的影响。

材料二   在英国政府看来,粮食短缺和饥荒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恶劣气候造成的粮食歉收,而是粮食没有在市场流通。1587年,英国政府颁布的饥馑政令书成为近代早期英国粮食政策的宣言书。饥馑政令书的主要内容为要求治安法官等密切关注面包制造商、酿酒商、麦芽制造商的活动,要求他们购买谷物时必须持有治安法官颁发的许可证,而且要在开市至少一小时之后才能购买,以首先保证穷人的粮食供应;仔细盘查大宗购买谷物之人,如若超出个人和家庭所需(额度由地方政府确定),则要求他们就近在市场出售;未经治安法官批准,严禁谷物出口;等等。由于英国地方自治的政治传统,治安法官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终决定着饥馑政令书在地方执行的强度与效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粮食问题与政府应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政府为应对粮食问题采取的措施。
(3)假如你是近代早期英国某郡的治安法官,你会怎样执行政府颁布的饥馑政令书?
2023-08-1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