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847018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我国3亿多人口中,西医不过几十人,到1932年增至4000人,1949年增至8.7万人。这一数字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增长,到2005年在我国13亿多人口中,西医发展到约180万人,19802005年的25年间西医人数增加了20倍。对比西医的快速增长,中医人数则迅速减少,从清末民初的80万人减少到1949年的5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减少到现在的23.4万人。

——摘编自王慧、吴鸿州、叶兴华《略论民国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一点点远离我们,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医历经磨难、饱遭非议、百年漂泊,其结果就是百姓对中医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信心。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中药的质量不断下降,某些商家不择手段地推销中药产品,对中医进行不实宣传,造成中医药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名誉被毁,从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此同时,几十年来,中医在医、教、研、药等各方面,都以西医的模式为准绳,这一模式对中医多有束缚。

——摘编自朱云、程旸、贺松其《中医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国成立以来西医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医传承面临的困境,并指出当今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期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集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动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建造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病有所医与全民健康关乎民生福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议题和核心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太医署有医博士和助教各1人,学生40人,此外还有针博士、按摩博士等。此外,唐政府还在地方各州设立医学博士和助教。唐玄宗时发布了《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要求“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等,先令所司表荐,兼自闻达,敕限以满,须加考试”。乾元三年,规定了具体的考试科目,“各试医经方术策十道,本草二道,脉经二道,素问十道,张仲景伤寒论二道,诸杂经方义二道”。

——彭炳金《论唐代的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

材料二   《望厦条约》规定“合众国人民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1843年,英美传教士在上海设立第一家西医院。短短一年时间,该院治疗的病人达1万余人,不仅有上海的居民,还有苏州等附近城镇的患者。这些传教士到沪后便开始推广西医种痘法和外科消毒法。传教医生还多次进行传染病和流行病调查。当时部分朝廷官员也向传教医生咨询有关公共卫生、卫生设施、房屋建筑给排水、医学教育等方面的问题。1880年,租界成立卫生处,采纳了传教士提出的用自来水作为饮用水的建议。

——颜贇《近代上海西医的传入及其活动》

材料三   新医改10余年来,中国逐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病有所医的目标基本实现。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以解除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全民医保制度,需要逐步从实现病有所医的城乡统一,走向推动健康中国的健康治理。

——翟绍果《从病有所医到健康中国的历史逻辑、机制体系与实现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时期医术科在科举中所属的类别,分析医术科考试推行的作用。列举唐代中医药学有代表性的著作。
(2)根据材料二,概述西医传入上海的时代背景,结合史实,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人的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建设的“全民医保制度”的内容,简析其实施的历史意义。
2023-07-06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

——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和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相较于近代中国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2022-07-23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