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5 题号:18515606
1956年经陈云同志批示,上海约270多家轻工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当时上海有21万人支援外地,其中包括很多工程技术人员。这说明当时(       
A.工业化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B.国民经济恢复取得显著成效
C.上海率先探索经济体制改革D.国民经济调整影响工业布局
【知识点】 一五计划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的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有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有30%~50%。这表明我国的“一五”计划(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C.完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造
D.体现了一定的“自力更生”精神
2023-06-01更新 | 3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50年初,党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近两万名干部、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技工,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1955年,武钢开工,粟裕总参谋长派13架军用飞机为武钢运输物资,铁道部为运输直径4.8米的高炉炉顶大钟,专门改造了火车车皮。这些做法
A.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B.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恢复
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要D.体现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
2021-04-06更新 | 2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开展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一个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另一个是苏联援助中国的工业建设,两个援助有着不同的路径和结果。由此推知(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苏援助皆为了振兴受援国经济
C.二者都优先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成果深受经济体制影响
2024-03-27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