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185605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其主要表现为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颁布“银钱兼使”的法令之后,明朝货币结构发展到以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的时期。此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在赋役征收方面,1581年,“一条鞭法”出台,将所有税收和劳役统一折银纳税,改革很快在全国推广。当时明朝白银产量不高。1570年,墨西哥的白银和黄金比为121,在中国则为41。墨西哥白银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其购买力立即上升三倍。

——摘编自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20151225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亚投行首批公开的四个项目,即修建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高速公路、印度尼西亚贫民窟改造计划、孟加拉国250万乡村人口供电项目,总额为509亿美元。2016年放贷总额已达12亿美元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保障。就像美元往往与石油挂钩通行全世界一样,中国通过亚投行这一多边开发机构,提高了人民币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流通程度。

——摘编自叶婷婷《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并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意义,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以来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之所以不辞辛劳、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东南亚的香料、胡椒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东方商品所吸引。荷兰著名旅行家林旭登对中国的优质丝绸赞叹不已,认为“中国丝之精致是连水晶玻璃都无法比拟的”。从17世纪初开始,中国生丝就与东南亚胡椒和其他香料一起,被列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最想得到的产品,阿姆斯特丹也从此变成了欧洲最重要的丝绸市场之一。

——李德霞《近代早期中国丝绸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

英国的工业生产先后在19世纪80年代、1900年被美国、德国超过。英国在1880年到1900年间的份额从25%降到了21%,法国的份额从11%下降到8%;德国的份额则从9%上升到了12%,美国从10%上升到了11%。美国在19世纪末实现工业化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出口国,与英国在拉美、亚洲等地展开竞争。1870―1913年间,美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1.6倍,德国和俄国也分别增加了1.8倍,而英国只增加89%,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分别所占比重从22%降至15%

——李其荣《世界通史   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国际商贸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分析推动当时商贸发展的国际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三,运用中外史实,围绕世界贸易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10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资本为手段的全球治理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资产阶级首先在一国范围内把落后民族、阶级纳入到资本化的进程之中,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然后,资产阶级把一切资本化过程推向全世界,这一过程首先是借助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其次借助于价格低廉的商品。前者使资本走出了欧洲、走向了世界,后者则使资本在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这样,资产阶级就迫使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迫使它们推行所谓的文明。一句话,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一个世界

——摘编自胡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1)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的全球治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021-07-07更新 | 3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独立战争,北美殖民者赢得独立,但促使其独立的理由实为宗主国、殖民地的贸易纠纷。费城会议制宪者则主要是大地产主、贸易商人和服务于这两者的律师。他们设计了以保护财产权为中心的宪法,造就了以战争和贸易为中心的国家。19世纪前期,美国实现了黑人奴隶制种植园的持续扩张;白人向内陆推进,殖民印第安人生活区,形成美利坚第一帝国。19世纪中后期,美国宣布门罗主义,逐渐控制中南美洲,其势力伸入太平洋,成就美利坚第二帝国。冷战时期,美国通过军事手段控制其他国家,同时商品涌入全世界,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由此形成美利坚第三帝国。冷战结束后,主要借助经济、贸易、金融等手段控制中东欧,维护其世界工厂地位,并把中国纳入其所控制的全球贸易体系中。

——姚中秋《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方面引入苏联或美国的技术和资本,但避免沦为其依附者:另一方面,进行内部组织深化,动员国民拥有的全部资源,首先是劳动力持续投入,集中用于国家认定的优先战略方向。19501960年,借助苏联技术和资本推进重工业化;19801990年,借助海外华人资本和国内积累推进轻工业化:进入新世纪后,借助国内积累和欧美资本,再度推动重工业化。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进而迅速超过美、德、日三国之总和,拥有了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成为典型的“生产型国家”。

——姚中秋《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军事贸易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生产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2022-10-09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