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18572485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歌颂(     )
A.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B.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C.刘铭传率军击退攻台法军D.刘永福率军抗击日军占台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清末李伯元在《海天鸿雪记》中曾描述:“上海一埠,自从通商以来,世界繁华,日新月盛。北自杨树浦,南至十六铺,沿着黄浦江,岸上的煤气灯、电灯,夜间望去,竟是一条火龙……”。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开始后C.甲午战争后D.民国初年
2016-11-18更新 | 75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认为战争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2016-11-27更新 | 1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晚清时期,最先将反缠足思想带入中国的是传教士,但在中国影响不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对缠足的态度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维新变法达到高潮B.关注女性的身心利益C.民族意识的觉醒D.跟上了世界潮流
2024-01-30更新 | 2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