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18691582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体现为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会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夏、商、西周,休闲制代替了撂荒制,出现了畎亩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至秦汉,农业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农业生产被视为天、地、稼、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把提“天时”、“地利”,掌握“物性”,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

——摘编自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

材料二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

1950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战国至秦汉农业发展的原因,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的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战国铁农具的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摘编自李健民《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史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期已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发展特点。
(2)根据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出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2024-02-09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从而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摘编自 (英) M. M. 波斯坦、H. J. 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上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人,并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劳作方式这三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器的发明”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2024-04-04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材料二:(王景)迁泸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 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请回答: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023-10-15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