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8704371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渐安定下来。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遏制,东西方的势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那维亚人退了回去,东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也随之开始复苏。到公元11世纪,商业与贸易再次兴盛起来。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商业最先发达起来。

市场的需要、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手工业的生产。很快,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者也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一旦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兴起,便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到13世纪中叶,在欧洲业已形成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网络。

——摘编自黄洋、付昱《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新兴城市。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1万余人;14世纪初,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各门通什么车,都有规定。正阳门大多走皇轿或宫车,因皇帝和大臣出宫城往往经千步廊出正阳门……崇文门大多走酒车,因南郊烧锅制酒。朝阳门走粮车,因南方的大米经运河到通州,然后顺大道拉入朝阳门……安定门走粪车,因靠近地坛,东、西、南三面均有粪场,晒干后卖给农民肥田……阜成门走煤车,从西郊门头沟挖的煤,进阜成门较为顺当。

——贺树德《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居民将粪秽等生活垃圾直接倾入河中,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使街道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 自由放任主义影响下的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各种城市问题持漠视态度,致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城市中滞后的卫生防疫措施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美]洛瑞·克莱门《美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四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北京城市管理的特点。
(3)据材料三和四,概括当时美国城市和中国的北京城面临的共同问题,指出各自产生的原因。
2023-12-17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渐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2018-05-18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罗伦萨市政厅始建于1299年,完善于14-16世纪,是城市自治和市民活动的公共建筑。 建筑为堡垒式外观,顶层有高耸的钟塔,用以调节城市新阶层的日常工作时间。市政厅的建设致力于在规模上压倒显贵府邸,钟楼的高度也刻意超过豪门的碉楼,以此确保并展示平民政府对城市显贵的权威。人文学者布鲁尼指出:它被设计得如此壮观,看起来是这样巍峨,使周围的建筑皆臣服于它。

——摘编自刘耀春《意大利城市政治体制与权力空间的演变(10001600)》

材料二 中华民国考试院旧址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整个建筑群规划整齐,错落有致,见证了近代选官制度的变迁。1929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文官制度。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33年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法》,竭力推行考试制度。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为私人钻营、保荐关系留下活动空间。时人胡适指出:今日任官的方法全由于推荐介绍,而考试制度至今最多只能有万分之一的补救。

——摘编自张皓《从两次高考观察国民政府的考试院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佛罗伦萨市政厅建筑特色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建设。
2023-01-11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