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630 题号:187500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一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
(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在全球相互依赖的时代,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每一个新的旨在限制进口的措施都引起了利益受损的其他国家的抵制。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斯穆特一霍利税法》后,许多国家政府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加以抵制。经济民族主义没有取得增加产量和收入的结果,恰恰相反,1929—1932年,世界产量降低了38%,贸易减少了66%以上。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而临时设立的。关税的不断削减,使世界贸易在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保持年均大约8%的增长率。贸易自由化的惯性,在整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代,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始终如一地超过了同期世界生产的增长。在国际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一次以多边条约的法律形式提供了一套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并且对其缔约各国权利义务傲了具体规定,并在实践中发展成为集调整缔约方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贸易谈判场所与和平解决贸易争端机构于一身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余敏友《论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民族主义”出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设立的意义并谈谈你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看法。
2019-07-17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

材料二   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每一条铁路线的两侧都能见到无家可归者燃起的营地篝火。我看到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坚硬的路面上行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次麦子和棉花大跌价中变得一无所有的佃农……农民因为工人的贫困而变得贫困;同时,工人也因为农民的贫困而生活困苦。这两类人都没有钱去购买对方的产品,因此我们也就同时在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1)材料一是谁的承诺?从材料二看,该人的承诺是否实现?说明理由。
(2)材料三体现的是什么经济理论?它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2019-06-04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2016-11-21更新 | 4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