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7 题号:18758802
下表为1913—1926年俄国农业指数变化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年份农业指数(%)
1913100
1921—192254.4
1922—192373.6
1925—1926101.3

A.集体化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B.工业化运动助推农持续发展
C.分配政策调整有助于经济恢复D.计划经济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21年,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就达到250万美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的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苏俄放弃了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B.苏俄新经济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C.美国人为应对经济危机开拓海外市场D.美苏两国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2022-04-09更新 | 6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农民们往往通过“耐普曼”(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私人商贩),而不是去合作社将剩余农产品交换日常工业品。对此,大量的俄共党员认为“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意味着转向资本主义”。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合理性B.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需要思想的解放
C.市场调节与社会主义无法兼容D.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2022-05-18更新 | 3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1922年3月27日,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说:“我们退却已经一年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提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重新配置力量。”这一论断
A.符合苏俄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B.突破了新经济政策的制约
C.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做准备D.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1-08-24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