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0 题号:189313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概况

中世纪时期
当各国的侵略者席卷罗马帝国时,制造精美家具的技术也就丢失了。 家具仅被看做房子的一个实用部分,而不是艺术品,而且毫无舒适度可言,任何关于舒适的标准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的家具形式中,X折叠椅的样式最为流行,这种样式是从罗马高级官员那里借鉴而来的。
家具风格变得多样化且更加舒适。家具装饰上出现了更多大胆的雕刻与繁杂厚重的装饰线条,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对炫耀的渴求。

维多利亚时期
机器和工厂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品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且只需支付更少的钱。分工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制作过程分离,减少了整个产业链中成员的接触和交流,引起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下降。工厂生产条件的恶劣,也使工人缺少创造性的头脑。

-—摘编自(美)莱斯利 · 皮娜 《家具史》

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说明上述三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汉口的崛起晚清时代,武汉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近代都会,中部的中心城市,实现了早期近代化,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1877年《湖北汉口镇街道图》

(1)上图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口在近代迅速崛起的原因。
2024-03-16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乾隆,嘉庆年间,汉口居民“不事田业,唯贸易是视",因此有了汉口“商船四集,货物繁华”的景象。人们开始图谋生财之路,寻常百姓也开始弃本逐末,追求利益。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武汉开埠,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人群聚集在武汉地区,汉口的许多居民区,出现了“个里衾嬉咸水妹,人人都学广东腔",“十家八九是苏扬,更有长沙与益阳”的状况。近代汉口,“富商大贾拥巨货,享厚利,不知黜浮崇俭”。王葆心在《再续汉口从谈》中提到:“大凡风俗之侈奢,舟车衣冠之辐奏,最于地方商旅有关”。人们对服饰、饮食,住宅都十分追求讲究。汉口水陆珍奇"糜不备”,“不但侨宦富商为然,中产之家勉强徇俗,惟务外饰,内鲜积藏”。汉口人举行婚礼,场面浩大且多繁文缉节。逢年过节,妇女们可以与男性一同游戏娱乐;“报导春回赌禁开,家家麻雀响楼台。上场不管男和女,一共几天抹得来";青年妇女可以落落大方地抛头露面,毫不避讳;“大方全不避生人,茗碗烟简笑语亲。几句寒暄通套话,舌尖透出十分春”,真可谓“闺阁言谈,胜于男子”。

——摘编自袁北星《近代武汉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变迁》

材料二

时间重要事件
1984市政府提出了以交通和流通为两翼起飞劳动整个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为解决资金来源,城市建设者在国内首次实行市政设施有偿使用,多渠道筹措资金,这是城建部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2~2000城市建设者杨起了第二轮改革开放的风帆,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提出并实践“负债建设“思路,采取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等方式招商引资.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力推进和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等资金筹措方式:推行投融资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市场
“十五”计划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完成基建投资32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6倍。武汉的城市交通变活了,楼房变高了,设施变多了。地上变缘了,江滩变是了
未来“两江交汇.百湖环绕”,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城市建设者将大作“水文章”:“九省通衢。穿越时空”,武汉将成为全国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中国中部经济中心的强大聚散与辐射功能……

——摘编自成建国等(巨变——武汉市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建设巨变的原因。
2021-12-26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列举两个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3)根据材料二,以曼彻斯特为例,说明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22-02-10更新 | 4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