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4 题号:19124274
晚清时期的海洋思想和海防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的早期海防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守沿海口岸为主的近海防御的主张。但是,他的海防思想并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不断地丰需和发展的,通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战争实践,他逐步认识到,要真正战胜侵略者,没有一支“船炮水军”是不行的。他所说的“船炮水军”指的就是近代海军。林则徐主张“外海战船,宜分别筹办也。”并强调“此系海疆长久之计"。

——摘编自戚其章《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

材料二   严复认为,中国历朝历代满足于陆地农耕生计,忽视海权,自弃海洋大利,结果导致国家落后,遭受列强侵略。如果中国有的强大海权,就能获得海洋利益,也可避免被强敌侵扰。要掌握海权,就要有强大的海军。严复说:“非海军岂足图存?他日国权仲张,自必有强盛海军为之防卫”。所以,“事处今日,欲以为自强固围之图,必在筹办海军”。

——摘编自郑剑顺《严复的海权观及海军建设思考》


(1)评析林则徐和严复海洋和海防思想的异同。
(2)依据所学,简述并评价晚清政府兴建近代海军的活动。
2023·北京海淀·三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洋务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亟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维新派认为,就当时形势来看,先要变通的就是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及教民之法。富国之法有六项: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养民之法有四项: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也有四项:普及教育、改革科举、开设报馆和设立道学。此外,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裁撤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

——摘编自陈可畏《康有为<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
2023-12-21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
问题:
(1)文中的“破屋”是指什么?
(2)“破屋”之“破”主要表现在哪里?
(3)李鸿章“一辈子”办了哪些“事”?任举2件并作简要评价
(4)李鸿章自诩为“裱糊匠”,但也有人称其为“开拓者”。你怎么看?
2016-11-18更新 | 7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3月中旬,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抵达广州禁烟,目睹了沿海文武大员“不谙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的状况,遂招募了一批精通英文的青年组建成翻译团队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在广州越华书院翻译西文,以供参考。其核心成员袁德辉、梁进德等人大多在国外教会学校学习过且具有对外商贸经历。林则徐要求翻译团队将搜集到的外文书籍和报纸译成中文,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西方情报。同时,他还亲自参与翻译活动,确立翻译主题,并严格监督译文质量。通过一系列翻译活动,林则徐率先引导国人跨出对西方历史和现状蒙昧无知的状态,被誉为晚清启蒙思想的先驱。

——摘编自苏艳《林则徐的“夷情”探查与翻译赞助活动》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开明的封建官吏和知识分子以"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来阐述当时局势的严峻性。他们兴办外语学校,培养为朝廷所用的翻译人才。在《通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里,奕䜣对此类学校的办理制定了相对具体的方案并成立了京师同文馆翻译处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组织翻译西书,其中"同文所译偏重法律,上海江南制造局,所译类多兵家之言”。部分洋务学堂应西学课程教学的需要,也参与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洋务派的译书活动,为我国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技术、理论,冲击了"天朝帝国"守旧愚钝的意识。

———摘编自吴洪成、郝丽霞《洋务派翻译西书活动与近代教科书的产生》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翻译活动中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林则徐相比,洋务派翻译活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2-12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