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夏金元的统治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 元朝的地方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92971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严格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政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其次是权力集中。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元朝行省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变”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行省制度的双重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并分析其意图。
(4)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除了元朝的行省制,还有哪些地方制度?
【知识点】 元朝的地方管理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治理民族复兴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



(1)依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

材料二:廖乾五(1886年~1930年)

1911年

毕业于京师农业学堂。民国初年,在北京农事试验场工作。

1921年

经包惠僧、李汉俊介绍,同施洋等人参加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次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

与项英等领导汉口江岸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铁甲车队中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和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

1924年

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

1925年

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该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北伐前夕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廖乾五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代主任、主任,与罗振声等共同编写《国民革命歌》(又名《打倒列强》);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征程万里,所向披靡,享有“铁军”的称号。

1927年

赴九江参加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南昌起义中协助叶挺指挥部队。

1930年

被国民党湖南当局逮捕。牺牲时年仅44岁。

(2)依据材料,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谈谈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材料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24-01-22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
2020-12-03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元朝疆域辽阔,远超前代,国事繁多,而三省制的症结在于决策程序繁多,各部门互相推诿,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而不利于统治。元世祖忽必烈深受启发,决定袭金旧制。而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上也有了创新。

——摘编自魏国栋等《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历时演进》

材料二   元代蒙古、色目文化给江南文化注入了新的质素,使江南文化的范畴得到扩展,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江南又为人才渊薮、文化昌盛之地,人口众多,寓居的蒙古、色目人杂居于此,和汉人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必然接受江南文化风尚的影响。

——摘编自潘清《元代江南社会、文化及民族习俗的流变——以蒙古、色目人的移民对江南社会的影响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中央与地方行政管理上的制度创新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元代江南文化昌盛的主要因素。
2021-04-12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