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95143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初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英国出现了严重的城市问题,表现为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居民生活贫困、城市道德滑坡和建设失序。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英国政府对城市公共领域进行了干预。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并成立专门处理重大事务的特别委员会。到19世纪下半叶,特别委员会的活动范围扩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868年和1875年,英国议会还先后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在多方力量综合作用下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大规模,高速度”著称。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快速集聚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显著的。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多次年度报告中提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纳舒厄河整个流域恶臭难闻,已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城市产生的大量生活和工业垃圾难以及时处理,相关的技术解决和政策立法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巴尔的摩市在下水道建设和垃圾处理等方面极为落后,主要依靠“自然”处理垃圾——浸泡了后院和大部分未铺过的路面的雨水,最终流向小溪;住户们习惯将厨房垃圾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大街的阴沟里。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兼与近代中国城市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面临的城市问题及其成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渐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2018-05-18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社会的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3.5%
48.0%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近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后历经两宋明清的发展,古代商业行会达到了顶峰。古代行会规定,均可优于其他从业者,商业行会在行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行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机构的支持。传统中国,遇事即互帮互助,商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便承担起了这方面的职责,在司法上享有部分的自决权,有很多习惯法就是行会组织通过与地方政权的密切配合而议订的,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摘编自张宇丞《古代商业行会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商会是在清末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新式商人组织。1896年,张謇议设的商会是包括各行各业的综合机构,也是介于官商之间的桥梁机构,至1912年,全国商会达998所。1930年年初,仅徐州就陆续改组或新成立同业公会36个,1930年冬,选出15人为执行委员,组成委员会,组成监委会。1932年,县商会设立了小额贷款处,无息借用,发放无息贷款的对象是小摊贩。19498月,要求在“一些大中城市改组、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

——摘编自赵良字《近代商业组织的嬗变与城市社会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行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商业组织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11-07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