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8 题号:19703602
施政思想的变迁对于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

——摘编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

材料二   “六艺”即“六经”……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是“古圣先王”治天下的记录,而“百家”则是战国以下诸子的私家言论……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

——摘编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0·山东临沂·一模 查看更多[15]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更改,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句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摘自《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材料二   理学和汉代儒学一样,是融汇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产物……它与中国古代思想一脉相承,重视的是世俗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事务,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另外也同样具有不可知论和无神论的倾向。

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首先,更深对以家族为中心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格外重视。需要指出的是,这五伦中除了朋友关系之外都是权威或月份的关系。其次是儒家仁慈君主的政治理想。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族,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费正清文集一中国:传统与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在发展儒学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   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

——(苏渊雷著《读史举要》)

(3)请以材料三中的观点来说明清之际儒学的时代特征。

2018-10-27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四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同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4)依据材料四,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2021-12-16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要想维护统治,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第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第二、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第三、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第四、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摘编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如何探索“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的?

材料二   中国古代政治史有其演变“路径”,比如宋代政治史,其演变路径可以分为五个角度:“文书性质与日常政务”“制度因革与政治理念”“地方军政与中央决策”“仪式空间与政治文化”“周边关系与内政措施”。

——摘编整理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史再探研》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制度因革”的表现。
2023-11-23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