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53 题号:1982847
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日本首相安培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材料三: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四: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五: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六: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根据材料三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四、五,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25月,中国军队第一次远征缅甸与英、印军配合对日作战失利,滇缅路被中断,主力部队一部撤驻印度,另一部撤回滇西。为反攻缅甸,中国方面作了大量准备。但当时美、英对此事并未积极响应。194310月末,美军已完全掌握了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动权,欧洲战场的局势也有根本改观。经过中国军事委员会与盟军联合参谋部一再协调,协定由中国驻印军为主力和英、美军一部,向缅甸北部发起反攻。为相互策应,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于19445月对日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194312月至19453月的缅北、滇西反攻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克服恶劣气候下山地丛林作战的艰难,毙伤俘日军共25102人,最终取得彻底击败日寇的完全胜利。

——摘编自王秀鑫、李荣《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缅北、滇西反攻战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缅北、滇西反攻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2021-03-10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关税产生最早的区域是中国大陆和欧洲大陆 (欧洲大陆不包括英国、 北欧及其它岛国),在欧洲大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在古代中国,有关关税记载的最早朝代是周朝。“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买故矜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摘编自徐信艳 王昉《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关税征收的特点。

材料二   早在关税主权丧失的清朝末年,关税主权的丧失,在国内就已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些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更清楚地认识到关税主权丧失的危害。郑观应提出:“凡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遏来源。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梁启超指出清政府的协定税率是片面的,“夫关税问题,实我国将来与世界竞争之生死问题也”,“苟为整理财政起见,此权若不收复,则其支绌其危险,皆不可思议”。

孙中山主张新政府应先将海关税则重新修订,但迫于形势,又说“重订税则亦须与西人和衷商议,决不使中国债主有烦言也”。随后的北洋政府,寄希望于国际会议收回利权,但最终失败。1943年中英新约签订,英国承诺“放弃要求任用英籍臣民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任何权利”。但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美国人李度为总税务司,把已收回的海关主权转到美国手中。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彻底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旧中国时代的关税不自主状态才得以真正结束。

——摘编自姜萍《近代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历史考察》


(2)依据材料二, 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关税问题的认识比郑观应的观点更深刻?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历经曲折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2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1938年4月,国民党政府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规定:“训练各种专门技术人英,予以适当之分级,以应抗战需要:训练青年,俾能股务于战区及农村;训练妇女,,俾能服务于社会事业,以增强抗战力量。”依据“对于全国各地各级学校之迁移与设置,应有通盘计划,务与政治、经济实施方针相呼应”的方案,有计划地安排了一批高校迁移、合并。各个学校开设了一些特种教学项目,如理科增设毒气化学、国防化学等课程;工科增设兵器学、防空学等课程;文科增设孙吴兵法、历史战争史料等课程;等等。1939年制定《大学及独立学院各学系名称》,对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等应设立的系别及名称做了具体规定。这些调为战时与战后教育建设、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搞绵自苟雅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及评述》


(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高等教育改革的作用。
2021-04-18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