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1 题号:19992690
民国初年出现一些新的修约方向,北洋政府外交部在1915年签订《中华智利通好条约》,互享最惠国待遇,且未明文给予领事裁判权;与古巴谈判订约时,要求事事平等,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这体现了(     
A.外交上的平等得到了实现B.改订新约运动进一步发展
C.中华民族意识已开始觉醒D.北洋政府主权意识的强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11年12月南北会谈中,南方代表伍廷芳声明,今日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北方代表唐绍仪认为,请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民主问题,开国会之后,必为民主,使清廷易于下台。这说明南北方
A.意识到预备立宪的必要性B.赞同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
C.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D.认可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
2022-04-08更新 | 4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的《民立报》就以头号字体刊出专电,后又特辟专栏,介绍起义进展情况。上海望平街上各家报馆及时跟进,迅速传播新闻,除正常出报外,随时加印“号外”。辛亥革命时期,望平街成为上海的新闻发布中心。这说明当时(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B.新闻报刊业广泛关注和支持革命
C.上海报刊业的发展推动了革命进程D.辛亥革命增强了大众传媒影响力
2024-04-12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集会决定联合筹划起义事宜。会后,与会人士同感缺乏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决定派人到上海吁请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成员莅临武汉主持大计。同盟会内部因对武汉情势迟疑不决,相互推托,竟不能及时启程。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缺乏统一行动指挥B.领导集团具有历史局限性
C.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派系林立影响革命的进程
2023-11-17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