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9997572
戊戌变法时期,虽有少数朝官和地方督抚意识到了民族危机的严峻,如维新派陈宝箴等,但绝大多数官员认为“虽分割(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后,亦当有小朝廷,吾终不失为小朝廷之大臣”。这表明,当时(       
A.新式知识分子探求救国道路B.推翻封建统治的时机尚未成熟
C.清廷社会治理能力趋于弱化D.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有限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2023-07-29更新 | 1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尖锐地批评洋务派,说他们“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根本不净,百事皆非”,实乃“误国害民”。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又尖锐地批评康、梁为首的立宪派,一面讲爱国,一面支持清政府,“尚作立宪幻梦,爱国盲谈”这种矛盾灭裂的行径,“非爱国也,实害国也”。康、梁从指责别人高唱“爱国实则“误国”,到被别人指责“害国”,这说明
A.近代中国充斥着“真爱国”与“假爱国”的斗争B.“忠君”与“爱国”对立绝对不能兼容
C.爱国主义必须同时代潮流与历史发展方向相统一D.“爱国主义”旗帜有益政治运动的发动
2020-05-22更新 | 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其中创设了以下情景:在中国维新50周年的祝典日上,英、日、俄等各国元首及夫人来南京参加“万国太平会议”,在上海开设的大博览会上“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梁启超主要目的是
A.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B.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
C.旨在激发民众爱国精神D.致力于挽救民族的危亡
2020-04-12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