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水陆交通的变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20020437
铁路百年巨变见证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一些矿山、工厂、林场的专用铁路线,未计算在内。

——整理自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材料二

192110月,中国铁路工人中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长辛店机厂建立。至此,铁路工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向革命道路。当年1120日,陇海铁路举行大罢工。12月,京绥铁路大罢工。19225月,李大钊向京汉、京奉、京绥、正太、陇海、津浦等六路派去共产党员,领导工人运动。824日,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为争取工人权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材料三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节选)

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1.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公众号:浙睿talk

2.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3.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0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当时中国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到2035年中国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意义。结合所学,以高铁为例,简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依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长宁道路寻踪。

道路沿革,往往与所在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等联系密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小生活在长宁的郝同学试图通过对周边道路沿革的探究,发掘长宁乡土史、管窥上海城市史。郝同学首先查阅到了长宁部分路名前后变化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原路名路名来源1943年改名1945年后名1949年后名
白利南路英国驻沪领事长宁路
忆定盘路“爱丁堡”音译江苏路
大西路Great Westen意译长安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
安和寺路来华英使阿美士德察哈尔路法华路新华路
林肯路美国总统天山路
开士威克路工部局总董陕西路凯旋路
佑尼干路美驻沪领事仙霞路
霞飞路一战法国元帅泰山路林森中路淮海中路
1:以上道路均为西方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即租界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以界外筑路达到蚕食华界,扩张租界的目的。
2:工部局为(美英为主的)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
3:林森,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1)根据1943年前的路名及注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路名意在普及西方历史知识B.可见长宁为上海最早的租界
C.只有英美两国进行租界扩张D.体现西方殖民者的自大傲慢
(2)与开士威克路改名“凯旋路”有关的战争是(     )(单选)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道路改名“淮海中路”“延安西路”,主要原因有(     )(双选)
A.去除反动政府人名B.革除殖民主义残余
C.统一地名命名规范D.纪念革命战争地名

郝同学又发现不同于如表的一些道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相关历史沿革。

道路1:法华镇路、种德桥路、香花桥路——李枞泾为苏州河干流,北宋初泾北建法华寺,乡民聚寺而居。宋室南渡后,大量黎民移居,民宅商肆沿河展开,渐成集市,李枞泾成货物集散要道。明代后,得益于松江棉纺织发达,此地成为商品集散地,形成法华镇。至清乾嘉至盛,号“沪西首镇”。近代以来,历经太平天国、八一三等变故,居民离散。加之河流淤塞,法华镇逐渐萧条。解放后,市政府填浜筑路,称法华镇路,原河上种德桥、香花桥亦改为路名。

(4)根据材料,归纳法华镇兴衰的原因。

道路2:中山环路——因租界割裂华界南市与闸北,需建绕租界连接两地的环路;同时达到箍起租界,禁止其不断越界筑路的目的。1927年环路辟筑,1949年前。中山西路即环路长宁部分。50年代,环路拓宽延伸,成交通大动脉,环路外新筑道路以区所在位置对应中国版图方位的各省县市命名(长宁属市区正西偏南,对应贵州省地名)。20世纪末沿环路筑高架“内环线”。

(5)根据材料,归纳中山环路修筑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动机产生的时代环境。
(6)根据中山环路外新筑道路命名法则,可以判断筑于50年代后的道路有(     )(双选)
A.遵义路B.华山路C.番禺路D.茅台路
(7)纵观这些道路的沿革,你认为长宁在上海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分别具有何种独特地位?
2023-12-15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运河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岁月沧桑中积淀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明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惠河的开凿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氓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史·食货志》

“运白粮自苏松至张家湾凡三千七百余里,自湾抵京仅六十里,而水运之舟价与陆运之车价略相当,是六十里之费抵三千七百里之费也”。

——明 袁黄《皇都水利》

“漕运粮储,国家大计,容受之多,车不如船,阴雨之行,陆不如水,舟车并进,脚价倍省,此闸河之不可以废也。

——明 吴仲《通惠河志》

材料二   位于荷兰首都的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由四条主要运河构成,该系统始建于17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围绕城市形成了同心形运河带。2010年该运河系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阿姆斯特丹市赢得了“北方威尼斯”的美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是荷兰“黄金时代”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如今,运河带已成为环城交通的主要方式。


   

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城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140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惠河开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姆斯特丹运河带在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开凿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运河开通具有哪些共同的历史意义。
2023-06-17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亟待建立稳定、统一的航运体系,保证物资调拨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195211月,江西省开始进行试点,之后水上民主改革在全省展开。在改革中,把头被打倒,航运站、航运工会中出身于旧船帮或曾加入过国民党者都被清理出航运组织。随着旧的航运组织体系被摧毁,新的航运组织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船民和船工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通过诉苦大会、忆苦思甜等方式,广大船民船工的阶级意识被培养起来,形成了共同的阶级情感;通过对船民、船工的动员教育,他们日益感到在新社会劳动光荣,增强了服务新中国航运事业的意识。经过一年多的水上民主改革,江西省的航运事业焕然一新,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且

——摘编自任云仙《1952-1953年江西省水上民主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一1953年江西省开展水上民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2——1953年江西省开展水上民主改革的作用。
2022-07-1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