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0027022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危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四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1)作者认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中的“运动”指什么?作者认为此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3)材料中马克思指出哪一思想的怎样的局限性?
(4)据材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有怎样的局限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慈禧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还有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王重阳《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清廷开展洋务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2023-02-17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东机器局是山东巡抚丁宝桢于1875年兴办的。上自总办下至差役、脱产的管理人员,全部为中国人,没有雇用过一个洋人,劳动者则为市场上雇用来的自由工人,生产任务紧急时即多雇,不需要时即少雇,工资多寡根据技术水平决定。军火生产不全是为了牟取利润,也不在市场上自由出售,但也有赚钱的目的,因为政府向各单位调拨军火,仍要核计成本。当时从外国购买马氐尼枪一杆,至少用银24两6钱,而当地机器局生产者仅10两有零。因此,山东地方“官库”虽然要向机器局拨付常年经费,但节省部分却远远超过其常年支出。山东机器局曾昭吉长期研制机器,仿造出有“外洋第一利器”之称的马氐尼枪,为中国之首创。山东机器局还在章丘建有煤矿,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动力供应之需求。注意工作效率,重视发展速度。早在创办山东机器局之初,丁宝桢即强调效率的重要性,“严饬在事各员,力求撙节,迅速藏功”。

——摘编自《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晚清地方督抚——丁宝桢洋务活动解析》


(1)指出材料中山东机器局的特点。
(2)说明山东机器局的创办所产生的影响。
2020-09-07更新 | 1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8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进行,尤其是动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格局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原工业化时期的作坊制、家庭制、工厂制逐步消退,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厂制生产开始兴起。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以韦奇伍德的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为例,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近代工厂制度兴起后,为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工厂主制订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对工厂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西方列强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皇朝面临着更加急迫的统治危机。在洋务派主持下,洋务运动逐渐推进。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和煤矿、铁矿场,创办了第一家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架设了第一条   电线,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舰队,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摘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工厂制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中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2023-07-09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