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2003244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选自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材料二: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选自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纲纪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后期逐渐走向衰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宋针对唐朝灭亡教训而对地方采取的措施。
【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据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改编

材料二   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其主要长官分别是知府事、知州事、知军事、知监事,副长官为通判。规定凡正长官批发的公事,要经过“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在至道三年,于府州之上增加路一级行政单位。在路设帅、宪、仓、漕等司,各司互不统属,直接对中央负责。除此之外,根据政治、经济、军事需要,在某些路中还设有招讨使、招抚使、抚谕使、镇抚使、提举茶马司、提举市舶司、提举坑冶司、提举茶盐司等,有的由本路四司长官兼任,有的则由朝廷另行派遣。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地方行政区划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藩镇对唐统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利弊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022-08-30更新 | 3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面事件发生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基本陷入瘫痪状态。为赈济灾区、振兴经济,唐代宗任命刘曼为户部侍郎兼京兆乎,着手实施改革。刘曼对灾区的改革如下:一、扩大常平仓经营。原常平仓的职责是贩灾,刘曼担任此职后,提出必须将粮食运送到灾区与当地交换其他产品,再运到外地销售。采取这种方式,可调剂收购地与销售地之间的物资余缺,既帮助了灾区,又活跃了经济,还增加了国家收入。这就是刘曼坚持的“丰则贵余,歉则贱菜”的原则。二、实施救灾新法。刘曼重视收集各地的气候变化信息,做到“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更值得称道的是,刘曼还提出赈济新办法,即:由国家在灾区低价出售粮食,解决灾区缺粮的困难,以此支持灾区发展农副业开展生产自救。这样,既助灾民度荒,又不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即所谓“国计不乏”。

——摘编自丁声俊《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的粮食经济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曼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曼的改革。
2023-10-05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