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研究方法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 题号:200516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西方

古文经学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偏重训诂以兰克(17951886年)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历史向来把为了将来的利益而评论过去、教导现在作为自己的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本书是不敢想望的。它的目的只不过是如实直书而已”

今文经学

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克罗齐(18661952年)为代表的批判的历史哲学派“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当现实生活的发展需要历史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的历史就会变成现在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学术的区别或联系”,自拟论题,结合中西方历史研究的情况予以论述。
【知识点】 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教科书的目录能够反映编写者的史学研究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为陈隆波等主编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分册)》的目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写者的史学研究视角。(至少选择两个视角加以分析。)
2022-10-13更新 | 9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是治史的基本方法,有横向和纵向、单向和多向、宏观和微观等类型。中国传统史学自古就有历史比较法,但那些都是简单、个别和偶然的比较,而且对域外文化很少表现出兴趣,他们关心的所谓"天下"实际上不超出中国范围。晚清以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留心中西历史和文化之差异,并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如梁启超撰写的《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各国宪法异同论》等,认为从中国和欧洲历史比较中,可以"知今日现象之所由来",并提出"凡天下事,必比较而后见真"。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比较法,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符合题意且明确,即具备可比性;阐述史实合理且正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21-01-12更新 | 21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皮朗命题”的历史命运。2023年6月,高二历史组为同学们布置了历史阅读《“皮朗命题”的历史命运》。在此之后,“皮朗命题”、“地中海世界”、“穆罕默德和查理曼”等,成为了高二历史生谈笑中的历史梗。

史学命题

“皮朗命题”

提出者

比利时史学家亨利皮朗

著作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关注问题

古代世界的终结与中世纪的起源

之前的主流观点

“罗马帝国衰亡”论:蛮族入侵的蹂躏摧毁了古典文明,西欧自此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皮朗的颠覆性论断

“倘无穆罕默德,查理曼无法想象。”

特点

他不是将政治危机作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而是从不同文明之间大范围互动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中海世界的整体结构性变化,将“地中海统一性”的破裂与否作为考察古代世界是否终结的衡量标准。

影响

“皮朗命题”被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命题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环境学、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的成就,以及不断扩大的研究视野,日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使各领域专家得以不断地对“皮朗命题”进行补充、修正与重新思考,“皮朗命题”因此被不断地赋予新的生命力。随着强调网络互动关系的全球史的兴起,作为典型互动区域的地中海重新成为研究热点,这促使一些研究者运用跨区域研究与全球史研究的新理念,对“皮期命题”做出了新的挑战与突破。“皮朗命题”为罗马世界转型、欧洲中世纪起源、中世纪城市史与经济社会史,以及古代晚期史和地中海史等诸多研究领域搭建了开放性的平台,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更新与突破的基准线。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从古代世界到中世纪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的画面日战丰富多彩,并逐渐清晰起来。

——摘编自武海燕《倘无穆罕默德,查理曼无法想象:“皮朗命题”的历史命运》


其他老师和同学面对上述历史梗时,既不知所云又充满好奇。作为一名善于进行历史名词解释的高二历史生,请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皮朗命题”撰写解说词。
2023-08-07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