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200757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宏观调控领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将国家调控和国际协调结合起来,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各国适当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市场干预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引发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结构领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连锁反应,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福利国家领域,政府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但是弊端明显;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政府公共开支,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社会运动领域,出现了黑人民权运动,妇女平权运动和学生反战运动,这些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编自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

(1)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认知、交流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赫里福德地图》因作为赫里福德教堂的装饰画而得名,图中有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及海洋,圣城耶路撒冷位于地图的中心。图中的内容涉及到地理学、宇宙学、历史学、民族学和动物学等。

——摘编自《现存最大的欧洲中世纪T—0地图》

《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的地理范围从甘肃到阿拉伯半岛,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表现出高山大川的恢弘气势。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一些重要的建筑如中亚撒马尔罕城外著名的望星楼,都画成中式建筑。

——摘编自林梅村《明代中叶〈蒙古山水地图〉初探》

材料二   北京电报大楼大事记

时间重大事件
195319601953 年开始筹建,设备主要由苏联引进,使用手工撕断凿孔纸条的半自动转报方式。1958 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传递国家大事和亲朋信息的场所。1960 年电报量为 2014 万份
19801995与经济有关的电报业务量猛增,1990 年电报量为 4440 万份。1995 年,全部实现了电脑处理和自动转报方式,增加了预定鲜花、礼仪祝福等新业务
201020172010 年电报业务量为 10 万份。2017 年北京电报大楼正式结束电报业务,原址挪作它用

材料三   现代化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及深入发展的过程,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关于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学术界有很大争论。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是生产领域的经济现代化,是指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市场化是流通领域的经济现代化,是指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市场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化最为重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幅地图各自的特点,并指出二者共同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80—9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简要说明21世纪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结束的原因。
(3)你怎样看待上述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31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5月,全国各苏维埃区域召开代表大会,制定了《土地暂行法》,规定,“凡属地主的土地,一律无偿没收”,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一律没收”,凡属于祠堂、庙宇、教会、官产等的土地“一律无偿没收”,“积极参加反革命活动者的土地一律没收”,“没收的土地一律归苏维埃政府分配给少地与无地的农民使用”。1937年,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这一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洪文杰《党的“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即根据国内市场预期需求并考虑上个季节的留存来确定某主要作物在下个季节所要耕种的总面积。这个总面积被分解到各个州、县。每个县的农民投票决定是否参加该活动,如果参加,联邦政府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使农产品具有一战前繁荣时期购买力水平的价格);不参加者只能碰运气,如果市场价低于“平价”,联邦政府将不给予补贴。这笔补贴款项主要来自对农产品加工商的征税。《农业调整法》并没有有效帮助到中西部和南部的小农场主、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有些农场主用政府补偿款购买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设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使一些佃农和农业工人流离失所。而家庭农场得到的补贴很少,依然处境艰难,有许多黑人在贫困中挣扎。

——摘编自苏江丽《浅析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政策及其持续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土地政策的不同及其影响。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5年底,中国与资本主义市场贸易的比重由6.52%下降为0.005%;国营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68.4%上升到99.2%。政府大力组织成套设备和其他重要物资进口,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扩大出口,1956年实现了贸易盈余0.82亿美元,初步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材料二   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2002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位居全球贸易实体第四位。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增长点。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的目标是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十三五”期间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从而使我国在推进多变、双边以及区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贸易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谢孟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国际因素。
2024-01-30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