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4 题号:202060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0,前直隶提督刘铭传上奏《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一石激起千层浪,刘铭传的奏议引发了一场朝廷内部关于铁路问题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壁垒双方,旗帜鲜明。李鸿章等洋务派力陈铁路之用,"考铁路之兴,大利有九端":便于国计、便于军政、便于京师、便于民生、便于转运、便于邮政、便于矿务、便于轮船招商、便于行旅。除此之外,洋务派还认为,铁路具有“快捷、安全、制敌、弥内乱、节俭军费”等特点,因此,开通铁路有"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的作用。同时,也有官员对修筑铁路极力反对。以驻英副使刘锡鸿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修筑铁路的主要弊端有三: 一是有害风水,“山川之灵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二是有害课税,“则走私漏税之弊百出,国课益以不供”;三是有害国防,千里铁路“势难节节严守",外敌“一奋臂可直入室矣”。

这次论战,守旧势力占据上风。清廷于1881年2月14日发布上谕:“叠据廷臣陈奏,金以铁路断不宜开,不为无见。刘铭传所奏,著毋庸议。"刘铭传修建铁路的主张虽然夭折,但洋务派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却在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计长20余里,由开平矿务局投资修建,主要用于运输开平煤矿生产的煤炭。

——摘编自曾凡炎《洋务派对中国早期铁路建的贡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铭传主张修建铁路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知识点】 洋务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新陈代谢过程,其间有量交、渐交,也有质变、突变。如果说,古代中华文明大都处在量变、渐变之中,那么近代中华文明则不断发生质变、突变。18世纪、19世纪之交,西方资本主义咄咄逼人地向东方拓展,而中国却以其悠久历史铸成的惯性与自尊,力图维系封闭格局,因此冲突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将这一冲突以血与火的形式彰显于世。中国战败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商品、炮舰、鸦片和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裹扶进世界统一市场,中华文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在与异质文明即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灵与肉、笔与剑的交锋中,中华文明才实现从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型。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明五千年》


围绕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近代史的相关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
2024-01-13更新 | 2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进博会
届别累计成交额(亿美元)参加国家/地区创新技术/服务(项)
2018第一届573.8130
2019第一届711.3103391
2020第一届726.26490
2021第一届707.2127422
2022第一届735.2145438
从材料中找出两个或以上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阐述。(要求:写出信息,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1更新 | 8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传统观点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实,在中国人抵御外辱的同时,各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脚步。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与抗争史,还是一部既要独立又要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从鸦片战争后西学渐入中国时起,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开始启蒙。

——改编自建红英《“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史某一个事件,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9-02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