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 题号:203106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是新中国对高等学校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便对旧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定性,强调旧教育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产物”。与此相对,新中国的教育必然是“反映新的政治经济,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当时,《人民日报》社评认为,旧高校在地区分布、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对全国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为此,从1950年开始,中共首先对文化教育界进行了思想改造运动,从思想上扫清了障碍。

——李琦《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述评》

材料二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图中所示历史现象。
【知识点】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现代企业内迁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在崇尚节俭的社会环境中显得相当萧条。同时内地的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经验。经陈云同志批准,1956年一批企业从上海散到内地。一五计划期间,上海约有270多家企业在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内地省区生根开花,约有15万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参与内地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摘编自谷牧《谷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抗战时期和新中国初期企业内迁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企业内迁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2-12-10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中央财委着手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行, 1957年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据王家云、杨成敏《新中国制定实施“五年计划”的审视》等


对“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加以分析。
2021-01-09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中国与外国主要工业品产量比较

国别
产品中国美国苏联日本法国印度
原煤(万吨)43005083826109397552533282
原油(万吨)20266713788291525
发电量(亿度)46388791244933051
钢(万吨)6187852733484865146
水泥(万吨)14138721019446742266
棉布(亿米)25.291.738.912.911.533.6

——资料来源: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86)》与《中国统计年鉴(1984)》制作

材料二   据统计,1952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71.8%。

——《伟大的十年》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8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是:30.848.2211985年改变为:29844.525.7,农、轻、重的关系,1978年为27.831.141.11986年改变为:34.131.534.41952——1978年社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7.9%,1979-1986年,社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0.1%,其中最高年增长16.5%。按照社会总产出(国民收入)占社会总投入(社会国定资产+流动资金+劳动者报酬)的比重计算,197834.4%,1986年为36.5%,提高了2%。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只1121亿元,1986年增加到2220亿元,加上各部门、各地区和国营企业拥有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的1670亿元财力,1986年我国总财力为3890亿元。1986年与1978年相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24元,8年共增加了290元,比1949-197829年的增加额还多出200元,8年来,农村贫困户减少,温饱、宽裕和小康户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一1949年-90年代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状况并简述其后经济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2021-12-01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